⊙记者 宋薇萍 ○编辑 林坚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曲《长江之歌》以其激昂悠扬的旋律、饱含激情的歌词风靡大江南北。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今天,中国正用行动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向世界呈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方案。
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长江经济带正成为黄金经济带,黄金水道逐渐产出黄金效益。
生态:“加减法”还原绿色长江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2016年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4年来, 沿江11省市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通过“快思维”,做加法;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采用“慢思维”,做减法。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自此,长江正式开启十年“禁捕”期。
“这是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中‘做减法’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渔业也是长江大保护下农业生产中变化最大的产业。”中国著名生态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对上证报记者说。
如果说“禁捕”还了长江一片平静,那么长江沿岸石化企业的腾退,则给了长江足够的休养生息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沿江11省市累计“关改搬转”化工企业958家,其中包括位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44家。
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长江干流流经宜昌232公里。上证报记者从宜昌市政府获悉,2017年以来,宜昌主动破解“化工围江”发展困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启动长江沿线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