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六盘水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细说工业互联网

2024/2/8 5:46:46发布17次查看
在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中,一款衣服要上千甚至上万件的起订量,工厂才愿意接单生产,才用得起有经验的工人和质量有保证的面料,200名工人忙碌一个月后,这批货才可以交付。业内专家曾表示,增量编码器的发展壮大是很有可能的,从其以往的数据报表可以很好的看出来。
如果你要求这种工厂为你做一款只有100 件数量的衣服, 工厂一般不会接受,因为这个量级只需要不到十名工人, 其他 190名工人只能闲置。
即使接受,这一款衣服的设计、打版、样衣、生产导入等费用,也只能摊到这 100 件衣服里,会造成这 100 件衣服的生产成本严重高于同品质的大批量生产,在价格竞争上先天劣势。
最后,就算你愿意给钱,工厂也愿意接受,很大概率这批货会延后生产,因为订单太小,工人忙于做大货。只有在闲余时间,才会有几个人过来凑合一下。
所以在现在,小单生产要么是高价手工,要么是廉价低质小作坊,像某些漫展的 t 恤;而快速反应则无从谈起,除非你把厂长喝倒了,他服你,专门给你配几个人。
所以,假定有一种生产模式,做 100 件甚至 10 件衣服,能和 1000件 10000 件的批量生产:成本上和批量生产相近;质量和用料能和批量生产一样;生产时间能和批量生产相同甚至更短。
这种模式有的叫柔性制造,有的叫定制化生产,有的叫快速反应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和其他那些炫目的技术比起来,一点也不性感,但是其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因为所以卖家都害怕库存。
开线下店的怕库存。
本来预计这款衣服这家店这个季度能卖 300 件,结果就卖了 100 件,最后这一款衣服就堆了200 件的库存。然后你发现有二十款都是这样;
然后你发现有一百家门店都是这样;你没了。
搞电商的也怕库存,只不过线下客流变成了线上流量,门店变成了淘宝店和直播间。
卖不出去赔手上,为了卖出去买流量又不值当,只能挂个链接慢慢消化,积在仓库里。
对了,直播红往往连仓库都没有。雷老大名言:手机是海鲜,不敢囤货。何况是衣服呢。
商家都想下小单,卖不压库存。但是大规模生产不同意,你给的成本办不到;
商家还想一卖火了,生产就能迅速跟上,100 件卖爆了三天之内生产 1000 件,把冲动消费的流量吃干净。但大规模生产也不同意:我没存那么多面辅料,来不及;
而大规模生产希望一次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件出货,但是商家们不同意,线上线下没几个能办到。销售稍有波动,直接被库存压死。
柔性制造能实现小批量订单起做、保持与大规模生产一致成本、并且快速进入生产状态,好像解决了问题。
理论上。
现实难在哪呢?
你需要采集生产端的所有数据,包括生产端的设备动作和供应链的仓库库存,这样你才能随时知道生产进度,实时调配原材料。
你还需要把几乎所有工艺工序都在线化,让工人能够随时跟着指令切换流程,让系统告诉工人下一步干什么,而不是班组长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巡。
你还要把刚才的一切都数据化,搬到一个系统平台上,前面可以对接线下门店和电商,后面可以对接物流系统。这样订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生产,生产完立刻发货。
难啊等等,好像也不是特别难
对。
检测设备的传感器,有;对数据预处理的边缘计算,有;实时传输数据的手段,5g 呀,有;数据汇总后的计算,云计算嘛,有。
诶,仔细一想好像都有。
这就是工业互联的一个经典范式。
整合现有技术,大规模应用到生产制造端,打通人员、设备、原材料的数据穿透,压缩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优化匹配效率。
最好配上人工智能,自己算哪批料送到哪个工位上。
最终实现降低生产门槛、保持与大规模生产相当的成本、加快生产响应速度。
三大互联,消费互联、工业互联、信用互联。
消费已经被腾讯阿里快手头条他们做了,信用由国家主导做了。
唯独工业互联,生产端的数据,还是近乎空白。
这听上去还是挺无聊的。除了做货爽一点,库存压力小很多,到底有啥用呢?
有大用。
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利用数据,形成一个长久的工业霸权。
因为全球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全是大规模生产。
我们过去习惯于将人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因为这类产业附加值低。加上工人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必然会增长,两者相交叉,产业就向工人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
但是,产业的重要性不能单看附加值。
服装的附加值低,但是养活了大量上下游的产业集群,从印染到面辅料到新疆的棉花,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转移启动,最后必定大半个产业链条被脱离出中国本土。这中间涉及到的大量就业、税收、科研应用环境,都会消失。
越南的一个产业园区崛起,意味着今天他们可能只是缝制厂,明年他们可能会新建印染厂;大后年,越南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孩子就能就业,再过五年,越南的服装缝制机械行业就会开始发展。
而越南每得一成,我们至少要对应失去三分。
因为产业转移后,我们剩余的中低端劳动力不可能完全被中高端制造业消化,让这些熟练工人去送外卖做家政,又是对技术工人的极大浪费。
只能是国家启动基建或者地方投资来消化。
而原本沉淀在生产中循环的工业资本还会被释放出来,大量涌入金融资本领域,进一步增加资本过剩的压力。
产业空心化的后果,美帝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我们的体量摆在这里,不是韩国日本德国,可以靠几个行业就能把全国支撑起来。
不能轻易转移工业。
工业互联怎么能够缓解工业转移呢?举个例子:
疫情期间,全球服装贸易腰斩,今年全球贸易总量预计下跌三分之一。
中国的服装海外订单少了多少呢?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也不是;五分之一?差不多。
乐观估计甚至能控制在十分之一出头。
我们纺织工人的工资已经是越南工人的近十倍了,为什么疫情期间贸易量反而没有跌得那么狠?
因为东南亚的纺织工业先垮了。
他们的制造是纯刚性的。
东南亚只有大规模制造,而且就是人力和厂房,没有调整能力。一块面料颜色有问题,要到广州中大找师傅;一台缝制设备出问题,要到浙江找小工。
办个签证出国帮他们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没有微调和切换的能力。只有那种要在全球卖几十万双的袜子,而且是单一款式,才适合东南亚的生产模式。
一旦商家面临库存、资金的周转风险,他们会第一个放弃东南亚,转回到中国下单。
中国有什么?
有依托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柔性能力。
一个服装产业园内,有面料、有拉链扣子、有能找到熟练工人的工头、有卖生产设备的销售点、有配套的维修小工、有打版制样的样衣车间、有定期跑厂的设计工作室。
缺什么,一个。
中国服装行业真的是靠廉价劳动力活到今天的吗?
中国服装行业实际上是靠产业集群形成的大规模生产与基础柔性能力,二者并重,支撑到今天。
这些能力真的不值钱吗?
这样的产业集群真的可以打着低端、不环保、缺乏技术含量的理由,任由他们消散吗?
这可是一个,到今天,还雇佣了中国工业从业者的十分之一的行业。是中国在全球最完备最发达的工业门类,没有之一。
工业互联的任务,就是将这些能力数据化:
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数据化后,可以加速标准化自动化;
基础柔性能力数据化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柔性指标和定制化范围。
这二者数据化后,数据就能成为生产的原材料之一,这也是德国工业40 的核心理念。
如果一直和东南亚拼人力成本和基建,我们总会有拼不过的时候。人力他们就是便宜,基建也慢慢好起来,还送你一块地。
要拼,就去拼他们没有的,例如数据。
我们能掌握全生产链条的实时数据,他们没有。这就决定了即使我们的生产成本比他们贵 10%到 20%,卖家为了他的资金安全,也会选我们。
我保证你不会被库存压死,我还能帮你满足你的定制需求,我还能给你最好的响应时间。
在这个优势,我们的低端产业,可以随着技术依据数据的优化而越来越高端;东南亚则会在起步阶段就无法与我们竞争,后续的工业化进程会因为缺乏比较优势下的收益,而自发萎缩。
就算政府有意愿要发展工业化,长期缺乏民间资本的参与,只会让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
延缓他国的工业化速度,维系并深化本国产业集群,最终垄断全球产能,这就是工业霸权。
没办法,没资源也没全球货币,这条路难走,但这是最诚实的道路。
工业互联不像其他技术那么醒目。
不过我们正处于下一场工业革命的前夜,现有的技术迭代虽然激动人心,但是临界点未到。所以像原子能之于电力、计算机之于机械化这种根本性突破,大概还需要时间。
工业互联作为一个平台,是有可以把多个本身没有代差的优化技术,整合叠加在一起,形成具有代差的模式平台。
在未来五年,会有越来越多过去被认为低端的行业, 诞生大量工业互联平台。这些平台,有望成为中国制造2025中坚实的底座。
六盘水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