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经济总量占了6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因为市场、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存在瓶颈,即使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中国中小企业本身“走出去”的占比却很低。而跨境产业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已经走出去企业的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将相关的资源加以整合,正在成为抱团出海、海外互助的生动实践。
中小企业需抱团出海
国内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实现出口到澳大利亚,但是要开拓澳洲业务,摆在面前的就是建立服务门店的问题。建立海外门店,涉及的注册、法律、税务、人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企业的痛点。
反观澳洲本地企业,不少只有三五人、七八人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就能把产品直接卖到欧洲、南美、美国、中国等。两者对比,原因在于澳洲这些手工作坊式的企业虽小,但其国际对接度非常高,尤其是个人(经营者)对接国际市场的能力较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经营者要强得多。
中国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走出来,有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还有上千万数量级的中小企业仍停留在国内,上亿品种的产品还在国内转,国际市场的认知度相当低,其信息、技术、规则、法律思维没有和国际市场对接,以至于当企业有机会走出去的时候总有“缺胳膊少腿”的感觉。
中澳商业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韩凯然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太需要海外的推动力了。企业不要单独出海,单独出海太危险了,太乏力了,太孤独了。企业需要“抱团出海”。
当然,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多方合力的过程,中澳商业产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强表示:“希望政府帮助我们一块儿对接中国的中小企业,媒体在宣传方面助力,多方合力共同打造跨境商业产业园。”
虚拟园区+实体园区双驱动
中澳商业产业园坐落于澳大利亚的文化与工业中心墨尔本,占地超过26万平方米,是斥资近十亿澳币打造的跨境服务平台。
在韩凯然看来,互联网+为跨境园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实现便利性,实现了开放性,实现了非局限性,这就是互联网+的概念,这是实体+互联网。
新的形势下,跨境园区运营更需要创新。韩凯然表示,要想运营好跨境园区,就要实现实体园区与虚拟园区的有效结合,还要实现园区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双驱动。
“中澳商业产业园区在境外,最需要的是境外硬件环境让企业有落户的概念,软环境就是行业联盟,行业服务联盟是保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联盟,软实力保障了,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大保障。”韩凯然进一步解释。
丁强表示,中澳商业产业园区这个平台是双向平台,最终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把一些国外的企业带过来。
韩凯然透露,下一步还准备在中国打造海外中小企业跨境园区,海外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双向联动。
中企君荐读
-------------------
本文系《中国企业报》原创,编辑:如水。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您需要修改获取授权,欢迎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